祭端午—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
——第16周室内升旗仪式
老师们,同学们:大家上午好!
我是来自初一(2)班的赖苏菲。五月初五,粽叶飘香,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。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祭端午—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》
作为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,挂艾草、戴香囊、饮雄黄、吃粽子、赛龙舟……在这一个个传承世代的的习俗中,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两千多前的圣贤情怀,还可以体会到国人守护端午、珍重传统的情怀。关于它的历史,我想不少同学也都有一些了解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,他倡导举贤授能,联齐抗秦,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。屈原被迫离职,还被赶出都城。他的诗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等,现在读起仍能感受到屈原的气节和伟岸。后秦军攻破楚国都城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于五月初五,抱石投江而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因此端午节也是关于爱国和民族文化的节日。屈原投江殉国的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,他用生命演绎出来的忧国恤民、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与日月同辉,惠及万代,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,激励着后来人爱我中华,为中华富强而奋斗不息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,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。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绵延五千载,正是根源于无数中华儿女对民族和国家的爱。
其实,端午节的来历除了与纪念屈原有关,端午节最原始的涵义是祈神求福、避邪保健,因此也被称为“卫生防疫日”。民谚曰:“端午节,天气热,五毒醒,不安宁。”农历五月正值仲夏,气温升高,植物葱绿,百虫活跃,蚊蝇滋生。为了防治疾病,古人在这一天会把家里打扫干净,并在门框上挂上青翠的艾草和菖蒲以驱赶蚊虫,河岸边各式龙舟争先后渡,伴着高亢激越、扣人心弦的船歌,一幅幅民俗风情画生动地描摹出端午习俗中千奇百怪的众生相,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人们在端午节表现出来的的欢乐、求憩、祈福的愿望,也充分体现出先祖们追求天、地、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智慧。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里所传递出来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、追求幸福的生活理念,到今日中国提出生态发展观、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、发展一带一路等各式尝试,都彰显了中华文化“仁者以天地,万物为一体”的精神文脉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,蕴含着中国精神、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。它们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亦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、文化自强的优势所在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希文化铸升平。今日的端午节习俗与时俱进,但无论纪念形式如何变化,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。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,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。然而,文化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怀旧的情绪,还需要我们自觉回顾历史,视现在,展望未来。
我们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交锋中传承端午文化的精髓,同时还要“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”,将传统节日这颗种子撒向新时代的土壤,唯有此,中华文化才可历久弥新,更为灿烂光华。我的讲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奏唱国歌
主持人:初二(7)班 侯欣然
主题演讲:初一(2)班 赖苏菲